一串煙火氣 一番人生味
夏日長夜漫漫,何以解憂?唯有擼串!一到夜幕降臨,啤酒和燒烤立馬充滿著無限誘惑。蘭溪商業街,是個老牌食界“江湖”,數十家美食店在此匯集,風起云涌。
其中一家燒烤店,門店不大,卻引新老食客趨之若鶩。走到店門口,香氣撲鼻,引人入店。進入店內,手和嘴已經停不下來,減肥什么的全然拋之腦后。
56歲的老板王永忠,身材不高大,為人憨厚。他是燒烤店的主力。與老板同齡的妻子凌錫蘭,招呼著食客,就像是女主人招待客人般,淳樸熱情。店里還有兩青年小伙幫廚,都是自家人。
老板采用傳統炭火烤肉,無論是本地黃牛肉,還是新疆嫩羊肉,在王永忠的手中刷油、翻烤、旋轉,不多時便鮮香四溢,惹人垂涎。外焦里嫩之時,撒上些許調味料,升華食材的原始滋味。
一道烤鯽魚,資深食客知道這是王永忠剛推出不久的烤魚,錫紙上一層洋蔥一層芹菜,放上鯽魚,再鋪上蒜蓉,撒上紅辣椒。待到烤熟上桌時,打開錫紙包,香菜點綴,香氣襲人。視覺與味蕾,都全面調動起來了。
燒烤,在老板看來很簡單,實際操作起來卻也考驗功力?!翱吹缴庾兊萌庾套痰?,就差不多快好了?!崩习逭f,肉的老嫩,全憑自己掌握。炭火烤肉,烤出的肉帶有原始的煙火氣。
店里能烤的品種繁多,粗粗數來不下百余種,除了常規的牛羊肉、蔬菜,還有海鮮,包括蒜蓉生蠔、扇貝。蒜蓉是老板自制的,入口即化,完全吃不出蒜味,就剩下蒜香。剛烤熟的生蠔,帶著炭火的香氣上桌,殼的余溫讓肉汁還在冒泡,灑上酸醋,整只入口,蒜的軟與生蠔的嫩,醋的酸與海鮮的鮮甜,相互交融,真讓人欲罷不能。
“肉肉肉”的燒烤,配上冰啤,大口吃肉大口喝酒,怎一個爽字了得。在酒足飯飽之后,老板說起了自己的故事。
十幾年前,王永忠是一名工人,在廠里上班,后來下崗了。不能閑著,就想做點小生意,經濟條件允許的就只有燒烤了。那時候,剛開始是個流動攤,哪里有生意拉到哪里。風里來雨里去,一天下來最多掙二三十元錢。
三四年的燒烤生意堅持下來,生意也穩定了。但妻子卻發現患上了乳腺癌,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期?!拔业男膽B很好,主要心思是在家庭和孩子身上,沒把自身的癌癥當回事,順其自然。積極配合治療,現在也挺好的?!逼拮诱f,乳腺癌醫治了10年,挺穩定的。妻子的精神很好,一點都看不出來。
慢慢地,燒烤攤生意紅火起來,就這樣堅持了17年。去年,為了配合文明城市創建,夫妻倆收起路邊攤,在美食林立的商業街租下兩間店面,繼續做燒烤生意,老客都還認得。
“我們從傍晚開門一直要到深夜,凌晨3點以后關門,把灶臺每處擦凈,到睡覺時已經是凌晨5點了?!崩习逭f,燒烤面向的是工薪階層,價錢也比較合理。他比別的燒烤店稍早一點開門營業,凌晨又遲點打烊,可以讓食客有更久的時間吃宵夜。夫妻倆這樣的心態,使得燒烤店的生意一直挺好,外地人都會專門趕來吃。
每串肉的滋味,都是王永忠自己摸索出來的,“一開始自己烤、自己嘗,對自己烤出來的味道很了解。有些時候顧客會提出意見,我們就慢慢調整?;蛘叱鋈テ穱L別人的燒烤,十幾年下來,就成了這個味道?!?br />
冬天火鍋,夏天擼串。燒烤店的一年四季,暑假生意最紅火。夜空之下,一張四方桌,與三五好友,推杯換盞,吃到酒酣耳熱之時,便是黎明破曉。多少故事,留在這人生一串之中。
記者 沈冰珂/文 王萍/攝
尋味小分隊尋找楊梅銷魂吃法
鄉間六月芳菲盡,夏至楊梅滿山紅。梅雨淅瀝瀝,趕著六月末的小尾巴,在楊梅落山之前,尋味小分隊別出心裁,嘗試楊梅最銷魂的吃法。
雨后的蘭溪,像一幅水墨畫。楊梅喜歡生活在這種溫帶、亞熱帶濕潤氣候,海拔125~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的酸性土壤中。在品嘗了各個品種的楊梅后,小分隊找到了最令人驚喜的東魁楊梅。
東魁楊梅的個頭堪比乒乓球,一口咬下去,汁水四溢,味甜而入口即化,略酸回甘則余味無窮,可以說,沒有人能在盛夏六月逃得過楊梅的誘惑。
不過,楊梅是出了名的不易儲藏,哪怕是冷鏈物流發達的今天,新鮮口感楊梅在低溫下也只能保存兩三天,再久一點便會有隔世之感。所以,楊梅的不同吃法成了大家延續楊梅風味的方式。
最常見的是楊梅酒,六月不喝楊梅酒,道不出肝膽深處的真心話。用梅江燒酒浸泡楊梅,楊梅的酸甜可口溫柔了梅江燒的凜冽,在歲月和時間的磨練下,生發出了新的味蕾刺激,讓愛喝酒的人欲罷不能。
比起楊梅酒,尋味小分隊嘗試制作出了小清新的楊梅果凍酒,下層的流狀楊梅果凍,是自然清透的楊梅紅,上層加入微醺果酒,配上青檸的酸香,小清新的酸甜口感讓人一口掃平梅雨天的煩悶,那一抹紅色,讓酒多了江南的雅致和性感,即使不會喝酒的小伙伴,都忍不住貪杯。
如果說一杯楊梅果凍酒嘗出青春的滋味,那么楊梅奶凍天然帶有少女心。單看表象,淡粉色的奶凍裹著一層椰蓉,就已經勾起了味蕾。小分隊“食”力擔當小陳,用東魁楊梅汁加入到鮮牛奶,攪碎的楊梅果肉與食材充分融合,制成奶凍,鮮牛奶的白色沖淡了楊梅濃郁的鮮紅,果肉在其中若隱若現,像極了粉色的少女心。再裹上一層椰蓉,讓人看著就愛不釋手。
小陳手藝不錯,一口奶凍,有椰蓉沙沙的口感,濃郁的奶香沖淡了楊梅原有的酸甜,卻留下楊梅自然果香,完全不會有甜膩之感。一塊四方奶凍,兼具了江南楊梅的風情與嶺南的椰風海韻,具有不可忽視的獨特。
甜品具有儀式感,小分隊合力做成的楊梅慕斯是壓軸。相比于戚風蛋糕太干,思慕雪太稀。慕斯蛋糕比布丁順滑,口感軟嫩,像雪糕一樣會融化在嘴巴里。
楊梅汁與鮮奶油混合的慕斯作為打底層,遇上奶油的楊梅汁又是另一種帶有淡玫紅色的粉嫩。頂層楊梅汁晶瑩剔透,做成的慕斯層色澤艷麗,一眼就勾起了甜品的食欲,放上青檸點綴,夏日清涼既視感十足。
當然,楊梅還可做成楊梅干,種楊梅的人家大多會自制楊梅干,作為零嘴小食,一吃起來便停不下來。
一顆楊梅百般吃法,但不再是楊梅炒青椒那般的“黑暗”料理,而是楊梅蜜餞、楊梅甜品,讓楊梅風味綿延四季。那么,在你眼里,楊梅最銷魂的吃法是哪種?
記者 沈冰珂 文/攝
煲仔飯是兩廣地區的市井美食,砂鍋從火爐直接端上餐桌,能迅速補充能量,又讓人大快朵頤?,F在煲仔飯已經在全國各地廣泛流行,蘭溪也不例外。風味獨特的臘肉、臘腸、臘鴨腿,軟爛噴香的香菇滑雞、綿密彈牙的土豆牛腩,配菜多樣的煲仔飯滿足味覺和營養的需求,香脆的鍋巴更帶來層次豐富的口感。
煲仔飯以砂鍋作為器皿煮米飯,在廣東稱砂鍋為煲仔,故稱煲仔飯。上世紀30年代,煲仔飯第一次出現在廣州的小飯店里,就迅速成為大眾喜愛的美食。這種飯菜合一的制法并不需要復雜的技藝,卻極考驗廚師的火候。
40多歲的鄒先生,七八年前曾在蘭城開過一家煲仔飯店,對煲仔飯頗有研究?!拔蚁矚g自己做飯,家里與廚師行業淵源深厚,妻子開過飯店。年初我從外地回到蘭溪,就想和朋友一起做餐飲?!编u先生說,他和做私房菜的伙伴合開了一家茶餐廳,他主打煲仔飯。
走進鄒先生的茶餐廳,舉目四望,木色的桌椅,垂掛的竹簾,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。鄒先生設立了兩個包廂,一個叫桃花塢,另一個叫塔嶺背。問其緣由,鄒先生說,他從小長在桃花塢,合伙人來自塔嶺背,這兩個地方現在都不在了,就以包廂的名字留作紀念。
在制作煲仔飯前,鄒先生在瓦罐底部刷一層油,能防止米飯焦煳?!办易酗埖拿孜沂翘暨x過的,米粒細長又飽滿,韌性彈牙,煮出來的飯才香?!编u先生說,在煮飯前,要浸泡米粒,充分吸水。煲仔飯的煮飯過程,內含乾坤。三四兩米煮一碗飯,加開水。鄒先生使用一鍵定制的爐灶,能更精準地調控火候,讓煮飯具有科技感,煲仔飯無法觀察鍋內情況,全憑經驗掌控。
待到米粒表層水分蒸干,擺上配菜,利用下層保留的水分,烹制菜肴。米飯性情憨厚,能夠包容萬千食材?!办易酗堊罱浀涞氖桥D味,臘腸、臘鴨腿、臘肉組成的雙拼或者三拼,吃的人最多,百吃不膩?!编u先生把定制的臘味切片,平鋪擺進半熟的米飯上。為了能夠和米飯同時出爐,鄒先生稱量食材的分量,確保食材的厚度和每份煲仔飯味道如一。
“這些臘味是根據蘭溪人的口味特制的,廣東口味的臘味,充滿煙熏味,蘭溪人吃不慣?!标柟夂蜏囟?,造就的臘味才符合鄒先生的要求。對食物的苛刻,是鄒先生對極致風味的追求。
一碗好的煲仔飯,要求同一個鍋里煮出來,肉是剛剛好,飯是剛剛香。臘味滲入到米飯,飯香充盈著臘味,兩者滋味相互交融。加上腌蘿卜配菜和紫菜湯,一頓美味的煲仔飯香氣逼人。
用筷子撥開上層的臘味,露出米飯。這碗煲仔飯包含著白米飯的三重境界,上層米粒浸潤著肉汁,濃郁軟糯;中間晶瑩剔透,保留著稻香;底層鍋巴焦脆,一層米粒的厚度,是煲仔飯最具魅力的元素。每一鍋煲仔飯,鄒先生都親力親為,飯好上桌,讓食客吃到口感最佳的風味。
煲仔飯先吃外圍,再吃中間,用筷子挖松邊上的飯,用筷子輕輕地敲一下,鍋巴可翻上來。來一顆鹵蛋,澆上少許醬油,一口便滿是幸福感。
記者 沈冰珂/文 王萍/攝
初夏來臨,龍蝦季應約而至。作為夜宵界的扛把子,一盆紅艷熱辣的小龍蝦再配上一杯冰鎮啤酒,豐富而刺激的口感,配上火紅的顏色……混雜在人群里,爽快得大汗淋漓。
時間撥回兩年前,不少吃貨們沉醉在那個火爆龍蝦與清新蒸菜完美結合的夏季,舌尖難忘原味清新的蒸菜和火爆熱辣的小龍蝦。如今,川哥攜手龍蝦姑娘進軍夜宵界,與皮皮蝦一同征服吃貨味蕾。
二上尋味的川哥,依舊那么豪爽,保留著一枚極致美食愛好者的特質。在蘭溪餐飲界有一席之地的川哥,去年決定再去追求極致的美食?!坝幸欢螘r間,我一到晚上做夢,夢里都是皮皮蝦和龍蝦。一天晚上,我夢見了龍蝦和皮皮蝦喜結連理?!贝ǜ缯f,醒來后,夢境一直在腦海徘徊,不知不覺間有了開新店的想法。而新店,專做龍蝦和皮皮蝦。當即,川哥與友人商量,兩人一拍即合,決定合開一家有特色的蝦店。
“我眼中的好龍蝦,要個頭大,蝦鰓白,蝦肉彈?!贝ǜ绨凑者@個標準,開始滿中國地尋找好龍蝦?!澳嵌螘r候,試吃了很多口味的龍蝦,江蘇也去過好多趟,卻沒找到我想要的好龍蝦?!?/p>
在川哥的不懈努力和機緣巧合下,他找到了湖北潛江的龍蝦?!案杏X冥冥之中會有人幫你的,剛開始覺得學燒龍蝦沒有方向,朋友圈也沒有從事相關行業的人。偶然的機會,發現朋友的朋友認識湖北潛江的龍蝦師傅,我感覺到運氣來了?!?/p>
湖北潛江的小龍蝦刷新了川哥的龍蝦印象,“我原先的概念里,小龍蝦只管下鍋爆炒,大蒜、蔥、辣椒給足料,吃得爽就夠了。但那里的小龍蝦燒法奇特,用的是有配方的中草藥、香料熬制的湯燒的龍蝦?!睗摻凝埼r,征服了川哥的味蕾。憑借著美食愛好者的敏銳判斷,他覺得蘭溪吃貨會愛上來自湖北的龍蝦風味。
小龍蝦,一個人吃解憂,一群人吃尬嗨。油燜、蔥香、蒜蓉、冰鎮、清蒸、十三香,在川哥的店,一口氣滿足吃貨的所有口味。
就拿油燜小龍蝦來說吧,過油保持鮮嫩,加上特制的醬料,又香又辣吃得別太過癮,辣椒的香氣滲入到每一寸蝦肉中。邊舔手指邊發出“嘶嘶哈哈”聲音,即使吃到滿頭大汗,也能一口入魂。
蒜蓉小龍蝦,不僅味美,還能吃出故事感。龍蝦與蒜蓉一起翻炒,蒜香味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鮮,出鍋后再往上淋蒜蓉,滿滿的蒜蓉蓋在色澤鮮亮的小龍蝦上,香氣逼人。提前炒制的蒜蓉,入口即化帶著鮮甜。蒜泥的香氣和小龍蝦的鮮味,簡直是天生一對,Q彈的蝦肉和蒜汁在口腔里完美融合。
清蒸小龍蝦,是最考驗小龍蝦品質的做法之一,不加任何修飾,直接可以嘗到小龍蝦的肥美。蘸一點老板特調的蘸料吊味,可以吃出小龍蝦的靈魂。
蔥香和椒鹽味的皮皮蝦,蝦肉緊致有脂膏,蔥香在嘴里縈繞,混合著皮皮蝦的脂膏,風味獨特。
作為宵夜界的新寵,川哥也少不了有生蠔。一入蠔門深似海,原味生蠔不開殼直接上桌對生蠔要求很高,這樣才能鎖住水分,吃到生蠔最原始的味道?!拔覍θ肟谑巢囊蠛芨?,必須新鮮。所以店里的生蠔產自山東乳山,保證品質?!贝ǜ缯f。據了解,乳山牡蠣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獨特的海域環境孕育了鮮美肥嫩的牡蠣,成為乳山重要特產之一。
愛蠔的人最喜歡開蠔時的驚喜。清蒸的生蠔自帶海水的鮮咸,又肥又嫩,一口悶下一個生蠔,盡享嫩滑爆汁的快感。
夏至未至,夜幕降臨,宵夜登場。圍著餐桌,糙漢子點一扎啤酒,光著膀子就著一盆麻辣小龍蝦大快朵頤;軟妹子面前一盤清蒸龍蝦,翹著蘭花指剝開殼,蘸調料抿蝦肉;小清新的戴著手套、支著筷子細細撥弄面前的蔥香小龍蝦;重口味的,雙手齊上對著整盆濃香十足的麻辣龍蝦上下其手……
記者 沈冰珂/文 王萍/攝
吃面,對于蘭溪人來說最普通不過。早起一碗拌面,到了中午來一碗牛肉面,再到晚上吃一碗炒面,一日三餐均可吃面。曾遇到一位在蘭溪工作的湖南人,感嘆蘭溪像個北方的城市,走在街上隨處可見面館。之前有人統計,蘭城面館約有300家。在蘭溪眾多面館中,有一家面館的雞腸面讓許多愛吃面的蘭溪人難忘其風味,之后在朋友圈盛傳,讓這家面館一躍成為網紅面館。
說起“網紅”店,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是帶有ins風的精致文藝的裝修環境,但這家雞腸面館卻很普通,大門口的彩色LED面板上閃爍著店鋪的名稱,深褐色的木質桌椅上擺著辣椒、醋、胡椒粉,一進門就能看到醒目的紅底白字的價目表,霧蒙蒙的玻璃后面是后廚,時不時飄出誘人的香氣,充滿人間煙火氣。怎么看這家面館都與“網紅”二字無關,但老板邢躍軍說,一日三餐,曾賣出過500碗面。
雞腸面,喜歡吃的人視若珍寶,分為湯面和炒面。李漁《閑情偶寄》有段話提到湯面,說的是味在湯里而面索然寡味,應該是湯在面里然后面才有味。邢躍軍的雞腸面深得其精髓。
邢躍軍介紹,雞腸面的關鍵是雞腸。新鮮的雞腸清洗干凈,切成小段,瀝干,隨炒隨取。如果是湯面,炒雞腸是第一道工序。猛火熱油,雞腸與大蒜、泰椒等佐料同炒。炒熟后的雞腸自帶脆感和韌性,有嚼勁卻不失風味。在炒雞腸的同時,另起一鍋水,將面條投入沸水中煮熟后撈出,迅速控水,并放進炒雞腸的鍋里略煮,加入高湯煮過后便可起鍋。高湯是骨頭和雞燉煮數小時而來,其特點是湯濃、面滑,雞腸鮮脆不失嚼勁。
與湯面不同,炒面需先炒面,再炒雞腸作為澆頭,以面打底,醬紅色的色澤,讓人一看就垂涎三尺。
如果說雞腸的澆頭是面條的靈魂,那么面則是雞腸面的皮囊。萬里挑一的靈魂也需配上美妙的皮囊?!拔覀兊拿媸亲约鹤龅氖謸{面,每天都要做上百斤面粉的面,新鮮做的面條味道要好一點?!毙宪S軍說。一碗好的面條,口感爽滑,面條粗細均勻有勁道。素凈的面條,既是簡樸的果腹之物,也可以襯托起任何的食材,容納萬千滋味。
邢躍軍來自于一個做面世家,家中許多親戚開面館。面條對他而言,是再熟悉不過的,但邢躍軍卻想做一碗不同的面?!拔覀兗液芏嘤H戚開的面館都是牛肉面,我當時就想,做牛肉面的挺多,但雞腸面的幾乎沒有?!毙宪S軍說,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從擺夜宵攤開始做雞腸面,他是蘭溪第一個嘗試賣雞腸面的人。
一開始,雞腸面并不被大眾看好,生意寥寥。盡管如此,邢躍軍也沒有放棄。漸漸地,吃的人多起來了,不少路人被雞腸面圈粉,進而成為雞腸面忠實的粉絲。有了一定的人流量,三年前,邢躍軍租下街邊店面,結束宵夜生涯,開始賣面。在原先雞腸面的基礎上,增加了其它面條的種類,炒腰花、炒牛肉等小菜也能在面館嘗到,其味道讓人記掛著二次光臨。不少食客把雞腸面發到了朋友圈,許多人慕名而來。
實力派的雞腸面,遇上愛吃面的蘭溪人,這家網紅店將在面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。
記者 沈冰珂/文 王 萍/攝